Skip to main content

JS:事件冒泡与事件捕获

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分别由微软和网景公司提出,这两个概念都是为了解决页面中事件流(事件发生顺序)的问题

考虑下面这段代码,就不写html->head,body之类的代码了,自行脑补

<div id="outer">
<p id="inner">Click me!</p>
</div>

上面的代码当中一个div元素当中有一个p子元素,如果两个元素都有一个click的处理函数,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一个函数会首先被触发呢?

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和网景提出了两种几乎完全相反的概念。

事件冒泡


微软提出了名为事件冒泡(event bubbling)的事件流。事件冒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把一颗石头投入水中,泡泡会一直从水底冒出水面。也就是说,事件会从最内层的元素开始发生,一直向上传播,直到document对象。

因此在事件冒泡的概念下在p元素上发生click事件的顺序应该是p -> div -> body -> html -> document

事件捕获


网景提出另一种事件流名为事件捕获(event capturing)。与事件冒泡相反,事件会从最外层开始发生,直到最具体的元素。

因此在事件捕获的概念下在p元素上发生click事件的顺序应该是document -> html -> body -> div -> p

addEventListener的第三个参数


网景 和 微软 曾经的战争还是比较火热的,当时, 网景主张捕获方式,微软主张冒泡方式。后来 w3c 采用折中的方式,平息了战火,制定了统一的标准——先捕获再冒泡。 addEventListener的第三个参数就是为冒泡和捕获准备的. addEventListener有三个参数:

element.addEventListener(event, function, useCapture)

第一个参数是需要绑定的事件 第二个参数是触发事件后要执行的函数 第三个参数默认值是false,表示在事件冒泡阶段调用事件处理函数;如果参数为true,则表示在事件捕获阶段调用处理函数。

冒泡的案例

<div id="s1">s1
<div id="s2">s2</div>
</div>
<script>
s1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function(e){
console.log("s1 冒泡事件");
},false);
s2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function(e){
console.log("s2 冒泡事件");
},false);
</script>

当我们点击s2的时候,先触发 s2 冒泡事件 然后 s1 冒泡事件

捕获的案例

<div id="s1">s1
<div id="s2">s2</div>
</div>
<script>
s1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function(e){
console.log("s1 捕获事件");
},true);
s2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function(e){
console.log("s2 捕获事件");
},true);
</script>

当我们点击s2的时候,先触发 s1 捕获事件 然后 s2 捕获事件

事件捕获vs事件冒泡


当事件捕获和事件冒泡一起存在的情况,事件又是如何触发呢。 这里记被点击的DOM节点为target节点

  1. document 往 target节点,捕获前进,遇到注册的捕获事件立即触发执行
  2. 到达target节点,触发事件(对于target节点上,捕获与冒泡事件的执行顺序取决于注册顺序)
  3. target节点 往 document 方向,冒泡前进,遇到注册的冒泡事件立即触发

stopPropagation()方法既可以阻止事件冒泡,也可以阻止事件捕获,也可以阻止处于目标阶段。

总结下就是:

  • 对于非target节点则先执行捕获在执行冒泡
  • 对于target节点则是先执行先注册的事件,无论冒泡还是捕获
<div id="s1">s1
<div id="s2">s2</div>
</div>
<script>
s1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function(e){
console.log("s1 冒泡事件");
},false);
s2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function(e){
console.log("s2 冒泡事件");
},false);

s1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function(e){
console.log("s1 捕获事件");
},true);

s2.addEventListener("click",function(e){
console.log("s2 捕获事件");
},true);
</script>

这里大体分析下执行结果 点击s2,click事件从document->html->body->s1->s2(捕获前进) 这里在s1上发现了捕获注册事件,则输出"s1 捕获事件" 到达s2,已经到达目的节点, s2上注册了冒泡和捕获事件,先注册的冒泡后注册的捕获,则先执行冒泡,输出"s2 冒泡事件" 再在s2上执行后注册的事件,即捕获事件,输出"s2 捕获事件" 下面进入冒泡阶段,按照s2->s1->body->html->documen(冒泡前进) 在s1上发现了冒泡事件,则输出"s1 冒泡事件"

事件冒泡与事件捕获应用:事件代理


在实际的开发当中,利用事件流的特性,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叫做事件代理的方法。

<ul id="color-list">
<li>red</li>
<li>yellow</li>
<li>blue</li>
<li>green</li>
<li>black</li>
<li>white</li>
</ul>

如果点击页面中的li元素,然后输出li当中的颜色,我们通常会这样写:

(function(){
var color_list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color-list');
var colors = color_list.getElementsByTagName('li');
for(var i=0;i<colors.length;i++){
colors[i]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showColor,false);
};
function showColor(e){
var x = e.target;
console.log("The color is " + x.innerHTML);
};
})();

利用事件流的特性,我们只绑定一个事件处理函数也可以完成:

(function(){
var color_list =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'color-list');
color_list.addEventListener('click',showColor,false);
function showColor(e){
var x = e.target;
if(x.nodeName.toLowerCase() === 'li'){
console.log('The color is ' + x.innerHTML);
}
}
})();

虽然上述例子中没有给li添加点击事件,为什么点击相应的li会产生效果,我们可以理解为:虽然我们没有给li设置点击事件,但是默认的点击事件是采用的时间冒泡,冒泡到父级元素的点击事件是用事件的target属性判断进行点击的元素

使用事件代理的好处不仅在于将多个事件处理函数减为一个,而且对于不同的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。假如上述列表元素当中添加了其他的元素(如:a、span等),我们不必再一次循环给每一个元素绑定事件,直接修改事件代理的事件处理函数即可。

IE浏览器兼容

IE浏览器对addEventListener兼容性并不算太好,只有IE9以上可以使用。

要兼容旧版本的IE浏览器,可以使用IE的attachEvent函数

object.attachEvent(event, function)

两个参数与addEventListener相似,分别是事件和处理函数,默认是事件冒泡阶段调用处理函数,要注意的是,写事件名时候要加上"on"前缀("onload"、"onclick"等)。